1. 首页
  2. 网红资讯

贾玲新片引热议:爱美是社会规训吗

春节档电影,贾玲新片《热辣滚烫》引发关注。“上映3天票房破10亿,4天破15亿”的成绩展示着电影的火爆,也带来了相应的高关注度。影片迎来了一轮从艺术性到价值观的全方位检视,口碑的两极分化也尤为严重,由此演化的一些论争,值得予以辨析。

贾玲新片引热议:爱美是社会规训吗

赞扬者认为这是一部讲述“女性觉醒与救赎”的电影,艺术性与价值观都值回票价。贬抑者则分为两类:有人认为电影的艺术性不如日本原作《百元之恋》,叙事逻辑也因为忽视国情而根本立不住,还不如改名叫《贾玲减肥》纪录片;还有声音认为,这是一部强化女性“容貌焦虑”“身材焦虑”、默认“社会规训”的电影。

有关电影艺术性的讨论大可以见仁见智,比如“影片人物的行事逻辑是否成立”“脱产练拳真的是自我救赎吗”“叙事结构与人物弧太过突兀”。而就电影的“价值观”而言,批评者的意见分歧就更大,两极分化的情况也更严重。双方争论的焦点可以化约成一个问题:主角的“自我救赎”是否靠减肥变美,减肥变美又是否是一种“社会规训”?

“规训”是一个后现代意味很浓的学术词汇,背后也是一整套后现代社会科学理论,代表性著作是法国哲学家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规训”理论的核心主旨是,权力的控制无所不在,它像人体毛细血管一样沦肌浃髓,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被权力规训,违反规训就要遭受惩罚。顺着这个思路,女性的“身材焦虑”“容貌焦虑”都是规训在起作用,“白瘦幼审美”则是规训的结果。

依照“规训”理论,面对无所不在的“社会规训”,女性只得走上“服美役”的道路,否则的话就要忍受社会的歧视与苛待。女主角遭遇的一系列坎坷,都是规训主导的惩罚。小到化妆穿搭,大到减肥整容,都被划进“服美役”的范畴。但其实只需仔细推敲可知,高度抽象的后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并不能包山包海,在美学这个领域也难以动摇人类长期形成的审美偏好与审美理论。

其一,“爱美”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并非是人类社会性的产物。

抛开那句常见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界的动物也无时无刻不在展示自己的外表美观,如此才能获得更优先的择偶权与领地权。所谓“基因其实是自私的,唯一的目的是自身繁衍”,外表美观是人类基因迭经演化而出的生存策略,这一点无分男女都是如此。至少在事关伦理难题的基因工程取得突破之前,恐怕人类还无法跳脱自身脱氧核糖核酸发出的指令。

现实中美国左派实践过“巨肥审美”理念,强行推出少数族裔肥胖模特。但除了一些跟风的商家与受众之外,“巨肥审美”在市场上的成效并不显著,在“反对身体羞辱”与“以胖为美”之间仍有不小的鸿沟,这显然不是任何“社会规训”所能填平的。

其二,恰恰是现代社会给了人更多的选择,才让似乎凌驾一切的“社会规训”已经不能成立。

诚如不少网友指出,女主角想要实现“觉醒”与“自我救赎”不一定就要减肥变美,“改变自己、迎接挑战、为了赢一次”这些练拳的口号不管是否合乎逻辑,多少也隐含了女性“超越自我”的价值取向,而这未必就要借助“变瘦变美”来完成。在这个意义上,这是影片叙事逻辑的瑕疵,也是导演立意的混乱之处,让这部影片在同类拳击电影的比照下,在艺术性上要略输一筹。

在现实中,无分男女都有权利与机会不走“美貌”这条赛道,凭借其他社会性的努力与成就,去打拼与实现自己的人生。美貌会给人带来优势是一个客观现实,但这绝不意味着仅凭美貌就可以通吃一切。所谓“比起学习与工作,变美的难度要小得多”,试问,难道考试升学、工作赚钱也是“社会规训”的一种?后现代理论的无限泛化,毕竟经不起健全常识的检验。

问题逼到这一步,“减肥”“变美”准确地来讲也只能作为“自然人在社会中的一项比较优势”而存在了,并没有什么超越法律与规则之外的“社会规训”性质。自由开放的现代社会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多种价值观,尊重每个人自我实现的不同赛道,“社会规训要求你变美”的说法不能成立。

王兢

责编 陈斌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wuyouxuan.com/81486.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