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网站随笔

媒体评《沉默的荣耀》《没出息》爆火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媒体评《沉默的荣耀》《没出息》爆火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一部严肃的谍战剧与一首诙谐的网络歌曲,在两岸不约而同地掀起热潮,成为跨越海峡的文化现象。

大陆音乐人将台湾民进党籍民意代表王世坚过往的发言视频剪辑成曲,《没出息》以其幽默自嘲的歌词和旋律迅速走红,引发两岸网友竞相模仿与二次创作。国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斌华回应此事称,他自己也看了很多版本的《没出息》,两岸网友的创造力确实让人惊叹。“总之,我们乐见这样自然、有趣、快乐的两岸民间互动交流。”

而另一部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隐蔽战线英雄为原型的剧集《沉默的荣耀》,则以其厚重的历史质感与深沉的情感力量,不仅在大陆引发追剧热潮,也深深触动了无数台湾观众的心。如今的吴石故居,也成为两岸游客追寻英烈足迹、缅怀革命精神的热门“红色打卡地”。

两部作品,一谐一庄,看似风格迥异,却都精准地触动了两岸民众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脉搏,形成了一场跨越海峡的集体共鸣。这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情感相通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

应该讲,《没出息》虽然借助了王世坚的发言,以及其本人比较特别的形体语言,但作为音乐作品,其内涵和情感已经完全脱离了王世坚本人及其发言情境。《没出息》的走红,缘于那种两岸民众共通的情绪。歌曲中那些自嘲的歌词,那些对平凡生活的幽默解构,戳中了华人现代社会常见的生活状态。在奋斗与躺平之间摇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这种情绪不需要翻译和解释,所形成的共鸣,也不是靠说教,也不依靠王世坚身份以及当时的发言情境,而是因为我们说着同样的语言,也拥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和生活感受。也正因此,无论《没出息》被几创,两岸群众都能“秒懂”,并成为“玩梗大军”的一部分。

此外,由歌曲引申出的观点和态度:“早点谈统一确实从容又游刃有余,‘台独’的后果只能是连滚带爬去”,更是以幽默的方式,道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与人心所向,将严肃议题融入轻松旋律,说进了两岸民众的心坎里。

《沉默的荣耀》深深触动了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该剧将目光投向那些曾在台湾孤身奋战、为新中国默默奉献甚至舍生取义的隐蔽战线英雄。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台词,不仅在每个人心中激起回响,更勾勒出那个年代对国家统一无比坚定的信仰。他们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我们民族集体记忆中有血有肉的存在,他们所承载的,是两岸无法被否认、也永远不会断裂的历史联结。

故事的结局,早已被历史定格,两岸观众不忍细看、又难以释怀。当两岸同胞为那些真实人物的信仰与牺牲而深深动容时,所共同感受到的,是超越政治立场分歧的民族大义与人性光辉。这样的作品,不仅打捞起一段段被岁月尘封的心痛往事,更唤醒了我们共同的历史认同,以及对山河统一的深切期盼。而山河一统,也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缅怀与告慰。

跨越海峡的情感共鸣,根源在于我们同根同源的文化母体。千年的文化积淀,塑造了我们相似的家国情怀、审美趣味、价值观念与情感表达方式。我们能够理解同一个“梗”背后的幽默,因为我们共享着语言深处的文化密码;我们会被同一种英雄气概所震撼,因为“忠义仁勇”是我们共同尊崇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我们既能以《没出息》的轻松幽默解构生活的无奈,也会对《沉默的荣耀》中“为国为民”的信仰者肃然起敬。

当两岸的年轻人因为同一部剧集而热烈讨论,因为同一段旋律而自发传唱,这更像是一场以作品为媒介的“文化认亲”“情感认亲”,是两岸民间互动交流的生动缩影。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瞬间,实则是两岸同胞心灵相向而行的坚实脚步,潜藏于血脉中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被悄然激活。文化的温度足以融化隔阂,共同的情感能够跨越海峡,它们无声却有力诉说着一个事实: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人,血脉中流淌着共同的历史与未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wuyouxuan.com/122023.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