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世锦赛跳水池边,少了那个熟悉的小身影——全红婵。她没来,这事儿早就定了,可还是有人盼着“奇迹”出现。官方说法是休养调整,备战未来,状态挺好。但网上更热闹的话题是啥?是镜头里明显长高、长壮了的全红婵,大家伙儿议论纷纷:“哎呀,又胖了!”“是不是松懈了?”可跳水皇后高敏一句话点破了真相:“她对自己苛刻了3年,夺冠后才涨体重。”这话听着,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儿——一个女孩,硬生生把身体发育摁住了三年,就为了一块沉甸甸的奥运金牌。这背后的狠劲儿和牺牲,难道不比那几斤体重的变化,更值得我们咂摸咂摸?
咱得明白,“发育关”对跳水小姑娘,那就是一道鬼门关。
长个儿、长体重,对普通人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可对她们?这意味着空中翻腾的感觉全变了,压水花的力度得重调,整个动作都得重新适应,弄不好,巅峰状态就没了。看看正常小姑娘,十五六岁就开始抽条发育了。可全红婵呢?硬是靠着近乎残酷的自律——定死的训练量、掐着毫克的饮食,把自己身体的“闹钟”生生往后拨了三年,拨到了18岁!就为了巴黎奥运会上那纵身一跃的完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想那三年是什么日子?
队友陈芋汐也在经历同样的煎熬,焦虑是家常便饭。但全红婵得憋着,她说“我不能慌,冠军不能让外人拿了去”。喜欢甜食?那是小女孩的天性啊!可为了控制体重,她得忍着。这哪是简单的“自律”?这简直是在跟自己的身体打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伏明霞、熊倪、陈若琳、高敏自己,哪个跳水名将没在这“发育关”上栽过跟头,经历过漫长痛苦的调整?全红婵能把这关硬生生推迟到奥运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般的付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巴黎奥运金牌到手,两届大满贯成就达成,紧绷了三年多的弦儿终于能松一松了
身体遵循着迟来的自然规律开始发育,体重涨了,个子高了,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吗?这不就跟咱们普通人,拼死拼活完成个大项目后,允许自己瘫几天、吃顿好的一个道理?她不是机器,她是个有血有肉、会累会饿、也渴望一点甜的小姑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敏看得更透:
现在对全红婵来说,体重数字反而不是最要命的。难闯的是心理关。身体发育了,动作变沉了,以前闭着眼都能拿第一的动作,现在做起来可能吃力了。看着后起之秀追上来,那份压力,外人很难体会。她爱笑,看着嘻嘻哈哈,可那份“不想让喜欢我的人失望”的包袱,沉甸甸地压在心上。以前只需要专注跳水就行,现在还得在“前辈”的光环下,跟小将们重新拼抢位置,这份心态调整,比减肥难多了。
高敏那句“放下,才能更好地拿起来”,说得在理。
可这话听着轻巧,做起来谈何容易?一个从小被赞誉包围、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女,要她怎么“放下”那份对完美的执着,怎么“放下”亿万目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