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备受瞩目的反腐大剧《以法之名》迎来大结局,却因严重烂尾被观众骂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以法之名》自开播以来,凭借其犀利的司法系统内部反腐题材,以及一众实力演员的精彩演绎,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大家对这部剧的结局充满期待。然而,当大结局播出后,观众们却大失所望。原本紧凑的剧情变得拖沓冗长,逻辑漏洞百出,不少观众直呼被“喂了翔”,甚至有人要求平台退还提前观看大结局所支付的费用。男主角张译也未能幸免,被吐槽表演用力过猛、太过出戏 。原本在豆瓣上还维持在较高分数的该剧,也因大结局遭到大量差评,评分预计大幅下降。
面对观众铺天盖地的批评,导演傅东育在大结局当晚发文回应,称自己在总结和反省,表示开篇入戏慢、剧情注水、演员选择存在失误等问题。但这番言论不但没有平息观众的怒火,反而被认为是在甩锅给演员。网友们纷纷指责导演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将责任推给他人。随后,导演连夜关闭评论区的举动更是火上浇油,让观众们感到更加愤怒和失望。
那么,这部剧究竟烂尾在哪里呢?首先,在角色结局的处理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之处。大结局中,万海、秦锋等多位重要角色集中死亡,令人难以接受。万海在即将翻案、真相大白的前夕,却因药被换突发心脏病死亡,而监狱监控异常却未被重视,这一系列情节漏洞百出,让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秦锋为救洪亮牺牲,也被指是强行制造悲剧,为剧情发展而牺牲角色。
其次,剧情节奏拖沓也是该剧烂尾的重要原因。结局部分频繁使用闪回手法,各种煽情戏码不断,占用了大量时间,而破案的关键剧情却越来越少。同时,很多配角的后续发展没有交代清楚,整个剧情显得虎头蛇尾,让观众看得十分憋屈。
再者,反派的智商集体下线,让整个剧情显得儿戏。专案组破案不再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努力,而是主要靠反派之间的内斗。比如陈胜龙主动提供录音证据,这种情节设置完全不符合常理,被观众吐槽是在侮辱智商。
《以法之名》的烂尾,不仅让观众对这部剧感到失望,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国产剧创作的反思。一部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有深刻的主题和精彩的演员表演,更需要有严谨的剧情逻辑和合理的节奏把控。希望创作者们能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在今后的作品中,多用心打磨剧本,尊重观众的智商和情感,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