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网站随笔

周鸿祎:杨振宁对人类的贡献远超诺奖

爱因斯坦之后,世界物理学最重要的理论来自一个中国人,那就是杨振宁。

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103岁。

周鸿祎:杨振宁对人类的贡献远超诺奖

很多人知道杨振宁拿过诺贝尔奖,但很少有人真正清楚他对人类的贡献早已超越奖项本身。他与米尔斯联手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并列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后来,描述宇宙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解释合力的量子测动力学,甚至粒子对撞机的实验设计,都得靠他打地基。格拉肖、温伯格和萨拉姆基于这个理论统一了电磁力和弱力,拿下1979年诺奖,盖尔曼用他创立的研究强力的理论再添一座诺奖,还有至少四位数学家因研究杨巴克斯特方程获得菲尔兹奖。

打个比方,如果现代物理学是一座大厦,牛顿筑牢了地基,爱因斯坦搭建了主体框架,杨振宁就造出了支撑整座建筑的承重墙和顶梁柱。没有他的理论,我们对宇宙基本粒子的认知会停留在懵懂阶段。量子计算、超导材料这些前沿技术更无从谈起。

比科学成就更让人动容的是先生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很多人说杨振宁是晚年才回国,但你可能不知道,他是第一个敢冲破禁令为新中国的美籍华裔科学家。

1971年,中美尚未建交,杨振宁冒着被美国政府追责的风险,绕道巴黎,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见到周总理后,他第一时间建议,中国要搞基础科学,得先让年轻人出去学最先进的东西。随后,他牵头成立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自己带头捐出积蓄,四处奔走募集资金,最终资助了近百名中国学者赴美深造。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

1999年,杨振宁正式到清华任教。一待就是26年,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建设上。2015年毅然放弃美国国籍,2017年以95岁高龄转为中科院院士,开了外籍院士转中国院士的先河。

更让人敬仰的是,他不仅把美国的房产捐给清华,还把自己的年薪也全部捐出去,一心只为扶持中国的基础科研事业,杨振宁先生说过,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增加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国人普遍自卑的年代,一位华人能站在世界科学之巅,用实力证明中国人不比任何人差,这份民族自信比任何科研成果都更珍贵。

杨振宁先生用103年的人生诠释了中国人的志气,彰显了科学家的风骨。先生虽逝,但他留下的科学火种与精神财富,将永远照亮中国的科研之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wuyouxuan.com/122087.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