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网站随笔

邓紫棋歌曲版权拿回来了吗?邓紫棋的泡沫写给谁的

邓紫棋歌曲版权归属进展

截至2025年8月,邓紫棋与前经纪公司蜂鸟音乐的版权纠纷仍处于法律对抗阶段,但已通过法定许可制度实现部分歌曲的合法重录与全球上架。以下是关键进展分析:

邓紫棋小说首日销售额破4000万

1. 版权争议核心:113首歌曲的著作权归属

  • 蜂鸟音乐主张:依据2007-2022年签署的三份合约,邓紫棋在合约期间创作或录制的113首音乐作品(包括《泡沫》《光年之外》等代表作)的著作权及邻接权完整归属公司。蜂鸟音乐强调,合约明确约定“版权永久归属公司”,且已在全球版权登记机构(IFPI)及国内音乐平台完成权利人标注。
  • 邓紫棋反驳
    • 签约时存在欺骗性条款:邓紫棋签约时年仅15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母亲作为法定代理人因语言障碍(合约为全英文)未能理解关键条款,导致合同显失公平。
    • 法定许可重录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二条,录音制作者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已合法发表的音乐作品制作新的录音制品,但需支付报酬。邓紫棋团队通过公证证实,除《新的心跳》《童话休止符》外,其余作品首次发行时均无“禁止重录”声明,且已向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MCSC)支付法定报酬,符合法定许可要件。
    • 公播权独立管理:邓紫棋14岁时加入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其作品的“公开表演”“广播”“网络传播”等权利由CASH代为管理,不属于蜂鸟音乐控制范围,为重录版全球合法上架提供了关键保障。

2. 2025年重录专辑《I AM GLORIA》的法律意义

  • 事件背景:2025年6月12日,邓紫棋发布重录专辑《I AM GLORIA》,包含《泡沫》《光年之外》《我的秘密》等12首旧作新版。她表示,此举旨在通过法律途径夺回音乐控制权,并揭露蜂鸟音乐长期拖欠版税的问题(自2018年10月起未支付版税,解约前6个月劳务费也未结算)。
  • 蜂鸟音乐的反击:6月18日,蜂鸟音乐发布严正声明,指控重录版歌曲(除《天空没有极限》《后会无期》《喜欢你》外)侵害其复制权、改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要求48小时内下架所有渠道传播的侵权内容,否则将依法采取行动。
  • 邓紫棋的回应:她强调重录行为严格依据法定许可制度,并已支付报酬,同时要求蜂鸟音乐结算拖欠的版税及劳务费。邓紫棋的律师团队指出,蜂鸟音乐未在作品首次录制时声明禁止使用,事后声明不产生法律效力,因此重录行为不构成侵权。

3. 法律与行业视角的争议焦点

  • 法定许可的适用范围:蜂鸟音乐主张法定许可仅涵盖“录制权”,不包含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认为平台传播重录版构成侵权。但法律界主流观点认为,法定许可制度本身隐含了对传播的授权,否则将丧失立法价值。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2023年类案中明确:“法定许可中的录制权必然包含使公众获得录制品的基本传播权”。
  • 跨境法律冲突:邓紫棋案涉及香港与内地法律体系的交叉适用。合约纠纷在香港诉讼,而重录行为主要依据内地《著作权法》,音乐平台则涉及多地运营。跨境法律冲突主要体现在著作权归属认定标准差异、法定许可制度在不同法域的适用性、判决的跨境执行困难等方面。
  • 未成年艺人签约保护缺位:邓紫棋案揭示了未成年艺人签约中的三重风险:语言壁垒(非母语合同)、监护人权责不清(母亲签署但未获专业咨询)、行业监管空白(无备案审查机制)。相比之下,美国加州《未成年人合同法》规定未成年艺人成年后可申请解除合同,韩国《大众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法》设定了七年最长合约期,而本案合约缺乏类似制衡机制,使未成年时期的不利条款产生终身效力。

4. 当前进展与未来走向

  • 短期结果:截至2025年8月,邓紫棋的重录专辑《I AM GLORIA》仍在全球平台合法上架,蜂鸟音乐的下架要求未获执行。这表明法定许可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初步认可,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归属仍需进一步法律澄清。
  • 长期影响:邓紫棋案为音乐产业版权分配提供了重要判例,尤其是关于未成年艺人签约保护、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范围、跨境法律冲突等问题的讨论,将推动行业立法与监管的完善。

《泡沫》的创作背景与情感指向

《泡沫》是邓紫棋于2011年创作的一首伤感情歌,其创作背景与情感指向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1. 创作契机:失恋与自我疗愈

  • 时间与情境:2011年,邓紫棋正处于失恋期,同时在感情与工作上感到压抑。她独自前往美国纽约,在街头看到小丑吹泡泡的画面,触发了创作灵感。
  • 情感联想:泡泡虽然美丽,但一触即破,象征着谎言的脆弱与短暂。邓紫棋联想到自己的爱情如同泡沫,充满谎言,破裂时令人心碎,于是着手创作了这首歌曲。

2. 歌词解析:从幻想到清醒

  • 主歌部分:“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被骗的我,是幸福的;追究什么对错,你的谎言,基于你还爱我。” 歌词描绘了主人公在爱情中的盲目与自我欺骗,将谎言视为幸福的假象。
  • 副歌部分:“美丽的泡沫,虽然一刹花火;你所有承诺,虽然都太脆弱;但爱本就是泡沫,如果能够看破,有什么难过。” 歌词通过泡沫的意象,揭示了爱情的虚幻与脆弱,表达了从幻想到清醒的转变。
  • 桥段部分:“早该知道泡沫,一触就破;就像已伤的心,不胜折磨;也不是谁的错,谎言再多,基于你还爱我。” 歌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谎言的普遍性,并暗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无奈与释怀。

3. 情感指向:匿名性与普遍性

  • 非特定对象:邓紫棋从未公开承认《泡沫》是写给特定某人的,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情感共鸣的载体。歌曲中的“你”可以指代任何在爱情中欺骗或伤害对方的人,而“我”则是所有经历过类似情感的人的化身。
  • 普遍共鸣:由于歌词触及了爱情中的普遍痛点——谎言与脆弱,《泡沫》自发行以来便广受听众喜爱,成为邓紫棋的代表作之一。许多人在失恋或情感受挫时,会通过这首歌来宣泄情绪,寻找共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wuyouxuan.com/11943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